
仿真賦能工業轉型升級——第二屆中國仿真技術應用大會 暨創新設計北京峯會成功舉辦
- 分類:新聞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佈時間:2020-09-29 09:25
- 訪問量:
【概要描述】仿真賦能工業轉型升級——第二屆中國仿真技術應用大會 暨創新設計北京峯會成功舉辦
仿真賦能工業轉型升級——第二屆中國仿真技術應用大會 暨創新設計北京峯會成功舉辦
【概要描述】仿真賦能工業轉型升級——第二屆中國仿真技術應用大會 暨創新設計北京峯會成功舉辦
- 分類:新聞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佈時間:2020-09-29 09:25
- 訪問量:
研討仿真技術前沿動向,交流仿真技術新成果新應用,搭建仿真領域產學研用融合的高質量平臺,助力中國智能製造創新能力提升,第二屆中國仿真技術應用大會暨創新設計北京峯會9月17—19日在北京•石景山成功舉辦。
主旨報告精彩紛呈 會議現場氣氛熱烈
9月17日上午9:00,大會正式拉開了帷幕,開幕式由中關村科技園區石景山園管委會主任唐銘女士主持。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巡視員解三明先生,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周西鬆先生,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陸長德先生,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張寶晨先生分別致辭。解三明副巡視員指出,21世紀人類迎來了以智能製造爲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先進仿真技術的發展需要大力協同、築牢基礎、共同開拓。交流、分享與碰撞,才能讓知識和思想綻放出美麗的火花,衷心地希望本次會議能夠搭建一個開放、交流、分享的平臺,進一步促進業界同仁對虛擬仿真技術的理解與認識。
主旨報告環節分別由中國航空學會結構與強度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生楠和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主任郭旭主持。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結構與多學科優化學會主席程耿東,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聶小華,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寶晨,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鬍寧,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國家高速動車組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丁叄叄,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北京市數字表演與仿真重點實驗室主任丁剛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主任、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旭,北航軟件學院虛擬現實專業副主任、北航大數據創新實驗室執行主任、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虛擬現實分會祕書長呂雲,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大連海大智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勇,航天雲網北京航天智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航天科工集團雲製造領域副總架構師侯寶存,分別作了《仿真和優化——創新設計的核心軟裝備》、《國產結構分析軟件的發展現狀、面臨挑戰與未來之路》、《推進航運智能化是我國建設航運強國的必由之路》、《Investigationon the material structure design and forming proces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forvehicle components》、《高速列車協同仿真設計與優化》、《70週年國慶仿真技術應用介紹》、《基於結構拓撲優化的產品創新設計及工業軟件研發》、《VR+5G引領融合創新》、《全任務交互式航海仿真系統研究進展及其應用》、《面向雲製造的建模仿真技術研究與實踐》。整個會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專家們的精彩報告受到了與會代表們的熱烈歡迎。
程耿東院士所作的《仿真和優化——創新設計的核心軟裝備》報告,從理論到實際,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解了創新設計的核心軟裝備,更是得到了參會嘉賓的共鳴。演講內容包括:創新設計是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標誌;先進製造和信息化的融合爲創新設計提供全新機遇;數值模擬和優化爲創新設計提供日益完美的工具;數值模擬和優化設計的典型應用;自主數值仿真軟件平臺等。
主旨報告環節分別由中國航空學會結構與強度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生楠和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主任郭旭主持。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結構與多學科優化學會主席程耿東,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聶小華,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寶晨,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鬍寧,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國家高速動車組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丁叄叄,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北京市數字表演與仿真重點實驗室主任丁剛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主任、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旭,北航軟件學院虛擬現實專業副主任、北航大數據創新實驗室執行主任、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虛擬現實分會祕書長呂雲,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大連海大智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勇,航天雲網北京航天智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航天科工集團雲製造領域副總架構師侯寶存,分別作了《仿真和優化——創新設計的核心軟裝備》、《國產結構分析軟件的發展現狀、面臨挑戰與未來之路》、《推進航運智能化是我國建設航運強國的必由之路》、《Investigationon the material structure design and forming proces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forvehicle components》、《高速列車協同仿真設計與優化》、《70週年國慶仿真技術應用介紹》、《基於結構拓撲優化的產品創新設計及工業軟件研發》、《VR+5G引領融合創新》、《全任務交互式航海仿真系統研究進展及其應用》、《面向雲製造的建模仿真技術研究與實踐》。整個會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專家們的精彩報告受到了與會代表們的熱烈歡迎。
程耿東院士所作的《仿真和優化——創新設計的核心軟裝備》報告,從理論到實際,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解了創新設計的核心軟裝備,更是得到了參會嘉賓的共鳴。演講內容包括:創新設計是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標誌;先進製造和信息化的融合爲創新設計提供全新機遇;數值模擬和優化爲創新設計提供日益完美的工具;數值模擬和優化設計的典型應用;自主數值仿真軟件平臺等。
行業精英羣賢畢至 多角度解讀虛擬仿真
9月17日下午,同步舉行了創新設計北京峯會。9月18日進行的則是航空航天暨複合材料、汽車交通、智能製造、工業軟件研發與產業應用四個平行分論壇,會期都是一天。圍繞國內外仿真技術發展趨勢及熱點,創新成果及國家宏觀政策,製造過程及工藝仿真、增材製造評價仿真,新仿真方法、新材料仿真、虛擬視覺技術,工業軟件研發與應用,工業設計方法與技術,在1天半天時間裏共有75個技術報告進行交流、研討。
參加會議的有來自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飛機工業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國家電投集團、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電氣風電集團、中國一汽集團、上汽大衆集團、廣汽集團、首鋼集團、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航天長徵火箭製造有限公司、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線輪胎、華爲技術有限公司、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並行科技有限公司等80餘家企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渤船集團設計院、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廣州能源檢測研究院、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等60餘家科研單位;西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江蘇大學等30餘所高校的領導、專家、代表。
在9月17日的開幕式上,隆重舉行了中國仿真技術應用聯盟揭牌儀式,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解三明副巡視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程耿東共同揭牌。中國仿真技術應用聯盟是由國內從事虛擬仿真、智能製造、工業軟件研發、創新設計等相關行業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組成的非營利性機構。聯盟發起單位爲中國航空學會結構與強度分會、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虛擬現實分會、浙江大學——北鬥航天聯合創新設計工程中心、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華汽工程技術研究院等15家單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國科學院院士程耿東擔任聯盟顧問。中國仿真技術應用聯盟(英文名稱China Association ofSimul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簡稱CASTA)的正式揭牌,將會在匯聚仿真領域科研資源,提升仿真領域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一個高質量的產學研用融合平臺。
實現突破性新技術和新工藝融合,推動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17日上午還舉行了中國創新設計大數據北京中心揭牌儀式。出席揭牌儀式的領導有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創新設計分中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大學教授孫守遷,絲綢之路創新設計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副主任委員、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陸長德,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副祕書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普與評價處副處長、中國好設計綜合辦公室主任劉惠榮,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管理應用中心祕書長任茂鬆。爲了總結和表彰近年來有關單位及專家對中國仿真事業的突出貢獻,本屆大會特設“自主工業軟件開發獎”、“仿真技術貢獻獎”、“最佳實踐案例獎”等獎項。
獲得“國產自主工業軟件開發獎”的單位是廣州汽車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框架車身結構快速優化設計系統FVO )、南京大學(自主高性能離散元軟件MatDEM的研發)、上海實雲工業軟件有限公司(基於有限體積法求解單相流/多相流NS方程的流體數值模擬軟件)。
獲得“中國仿真技術貢獻獎”的是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整車工程開發部經理侯聚英、中鋁材料院仿真所所長黃東男、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仿真中心主任郎玉玲。
獲得“最佳實踐案例獎”的是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強度設計研究所、國汽(北京)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本屆大會面向各界共徵集論文78篇, 被大會論文集錄用52篇,論文內容涵蓋仿真技術發展趨勢及熱點、數字孿生、智能製造、軟件平臺開發與產業化,仿真在科學/工程/社會/經濟/交通等多個領域的運用。其中,武漢理工大學副研究員曹東風提交的《基於LaRC準則和擴展有限元的含孔複合材料板失效行爲的數值分析》、國防科技大學蔡鎮清提交的《基於LS-DYNA數值計算和BP神經網絡的鋼筋混凝土構件抗力函數預測模型》、西安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魏娟提交的《基於多視角圖像的棗樹模型獲取及其振動響應特性分析》、上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產品研發部經理姜祖嘯提交的《汽車後視鏡嘯叫特性試驗研究》、眉山中車制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設計師餘鵬提交的《開採方式對沉降區埋地管道力學行爲研究》、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副教授傅雅寧提交的《仿生撲翼飛行器模型設計與氣動特性分析》等15篇論文分獲“優秀論文”一、二、三等獎。全部錄用論文將重點推薦至《宇航學報》、《機械設計》、《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工程設計學報》、《應用科技》、《計算機工程與科學》等核心期刊,以及《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Sciences》、《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SCI/EI期刊。
爲了展示國內各有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產業應用、項目進展,積極發揮科技助推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提升的關鍵作用,大會同步舉辦了中國仿真技術成果展。共有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科院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中冶賽迪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中鋁材料研究院、HTC威愛、北京並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適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雲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朗迪鋒科技有限公司、雲翼超算(北京)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廣州能源檢測研究院、天安星控(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津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交利物浦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25家單位參展。
9月18日,大會組委會組織與會代表實地參觀東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北京航天測控技術有限公司以及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保持創新與發展動能,堅持自主可控技術創新、推動先進技術的發展與落地,參訪企業的創新發展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肯定。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